宗秀所书写的内容,正是后世的汉语拼音法,他早料到这东西一出,肯定会被上呈给李世民,然后推广全国。
而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。
为了防止上呈李世民的时候,老李看不懂声母和韵母,宗秀特意在开篇写着硕大的标题:文字拼音法。并把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各自用文字注释,如何读,如何拼,写的满满当当,详详细细。
见褚遂良急着拉他进宫面圣,宗秀停下笔道:“急什么,我这不还没写完吗?诸位稍安勿躁,待我写完,你们拿着这份卷子进宫就行。”
“你不跟着去?”孔颖达问道。
宗秀笑了笑:“如此功劳我怎好意思一人独占,不如先由三位大人将此卷送到陛下面前,想必也能从中得些嘉奖。”
“厚道!你小子倒是会做人。”
房玄龄竖起大拇指称赞道。
他也看出‘文字拼音法’的出现会给士林带来何等变革。
不,这个变革不光在士林,更能直接改变整个大唐天下。
如今政令难以通达,多因民间识字的百姓不多。
若人人都掌握了拼音法,以后的政令再注上拼音,何愁天子圣谕不能通传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?
尽管‘文字拼音法’不是他们所创,可这个功劳实在太大,哪怕他们只是帮忙递上去的,陛下龙心大悦之下,褒奖会少吗?
房玄龄拉着焦急的褚遂良,和孔颖达围在桌旁,屏息凝神的看着宗秀书写。
宗秀写的很多,很细,从声母、韵母的注音,到多音字的诠释,乃至拼音组合、平翘舌区分、音调区别,林林总总写了一张又一张。
而房玄龄、褚遂良、孔颖达更像求学的生员,每当宗秀写完一张,都会视若珍宝的接过去,捧在手中。
“好了!这是最后一个。”
宗秀写完最后一个字,把笔一丢,揉着酸疼的手腕,看了看自己写的东西?足足写了十来张。
褚遂良见宗秀写完?拿着卷纸就想进宫,孔颖达急忙道:“中书令且慢?拼音法太过精巧?我们进宫也不知如何给陛下讲起。”
房玄龄附和道:“然也,今个咱们也当一回生员?让这小子给咱三上回课。”
“……”
宗秀翻了个白眼,指着卷纸道:“每个声母、韵母的音译我不都写上去了吗?啊哦鹅你们都不认识吗?”
孔颖达展开一张被写满的宣纸道:“音译的字我们倒是认识?可关于音调、多音字、平翘舌?这你总要和我们说说。而且老朽还有个疑惑。”
“什么疑惑?”
宗秀感觉他写的很全啊,没有什么毛病。
孔颖达道:“文字拼音法虽然简单易懂,可就算普通的百姓掌握了,遇到不认识、又没注音的字?当如何去读?普通百姓识字的少?即便会读,却不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,又该如何?”
“嘶……孔祭酒不愧是当世大儒,这么短的时间内,竟能想到这点。”
宗秀心中惊叹:乖乖?自古以来的聪明人果然都是一样的。
面对宗秀的赞誉,孔颖达不为所动?他是个喜欢钻研学问的人,对名声什么的反而不在意。
“宗博士?你就和老朽说说,这点当如何破解。”
孔颖达是个行动派?发现问题?就想着去解决问题。
房玄龄和褚遂良也看了过去。
房玄龄催促道:“文字拼音法是你搞出来的?你小子千万别说后面没想好怎么处理。”
“就是,真有什么想法就别藏着掖着,干脆一并说了。若你嫌写的手疼,我愿亲自帮你写。”
褚遂良拿起笔饱沾墨汁,等着宗秀说话。
初唐最为杰出的书法家要帮自己代笔,宗秀倒是高兴,可后面的处理方法要写的东西太多,宗秀又不想在这浪费时间。
“哈哈,三位大人,饭要一口一口的吃,事要一件一件的来。不错,孔祭酒刚提到的问题,我确有应对之策。”
“那还不快说。”
褚遂良提着笔比划,他已经迫不及待了。
宗秀丢了个白眼过去:“应对之策要写的内容不下百万字,你确定现在要写?”
“百万字?”孔颖达惊道:“莫非你要把所有的字和字的意思写成书不成?”
褚遂良张了张嘴,颓废的丢下笔。
百万字还写个锤子,把他手腕写断都写不完。